凤 凰 印 象
印象中的凤凰,仍然停留在几年前的一次湘西游。
离开张家界,车子一路西行,下一站凤凰。导游告诉我们到凤凰还有几个小时的车程,可以先在车上休息了。大家都闭上了眼睛,小憩一阵。
不知什么时候,车厢里响起来了轻快的旋律,是宋祖英的《小背篓》。甜美细腻、优雅清新的声音荡漾在车厢里,动人心弦。宋祖英是从湘西大山深处飞出的“金凤凰”, 一路唱着山歌从湘西到长沙,从长沙唱到了北京,又从北京闯入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。《辣妹子》、《龙船调》、《大地飞歌》、《越来越好》……一曲曲欢歌令人怡悦。
天色渐暗,车子依然在蜿蜒的山路上穿行。距离凤凰越来越近了,导游开始介绍起凤凰的风土人情、历史文化。世人知晓凤凰,多是从沈从文的《边城》开始的。每年,无数的游客来此一睹小城芳颜,寻访他们心中的翠翠。凤凰最美的风光在于它的夜色和清晨。可是导游说,根据前方情报,凤凰现在停电,夜景估计是欣赏不了。尽管如此,我们依然心中充满了期待。
苍茫夜色中,我们抵达凤凰,进入酒店,里面的灯光忽明忽暗,我们只好享用一次烛光晚餐。原本以为就这样回房休息了,导游却带来新的情报,部分路段通电了,问我们想不想出去走走看看,大家都欣然前往。
凤凰城并不大,我们走了十几分钟,即可到达老城区。由于停电,一路上显得比较昏暗。尽管如此,还是有不少人涌到这儿来。弄堂里,有的窗口透出来暗淡的烛光。经过一家银庄时,看见门口处放置着一部小型发电机,机器轰鸣,里面亮堂。然而我们并没有进去,而是继续前行。
北门城楼下,两个小伙子坐在过道里,怀里抱着吉他,在那儿边弹边唱。歌声时而铿锵有力,时而清幽婉转。地上摆着几支蜡烛,轻轻摇曳的烛光,映照着他们年少质朴的脸庞。也许他们可以出现在哪个酒吧里,也许他们只是随兴而来,随兴而唱。有人说,来到凤凰,已无暇顾及那些凡尘俗事,融入凤凰,就只管尽情释放别样情怀。
走出城楼,站在石阶上,隔着沱江,对面的灯火闪烁而迷离,显然是沱江的另一侧没有停电。“古城守望者”、“老树酒吧”、“水木酒吧”、“流浪者酒吧”……闪烁的霓虹灯映现出一个个酒吧的名字,倒映在江面上,更显流光溢彩。
走到对岸,才发觉酒吧多是全木制的房子,外面串起不同牌子的酒瓶,里面缀着花灯什么的,原始、自然、别致,又透出现代的气息。
淡雅的环境,柔美的灯光,悦耳的音乐,思绪随着旋律起舞,心情伴着酒香升腾。
也许生命中有着太多的过客,在这里可以守望一份不曾预料的缘分,可以守护内心深处越来越少的感动。
夜色中的酒吧,此时俨然成为小城的主角。在光和影的交幻中,呈现小城别样的风情。
前面的灯火依然辉煌。沿街的商铺,一间挨着一间,密集地汇聚在一起,每家商铺的招牌旁垂下红彤彤的大灯笼,门口或多或少摆放着诱人的商品,牵缠着游人的脚步。高挂的酱香美味的腊肉,打制异常精美的银饰,造型各异的葫芦丝,色彩丰富的蜡染布艺,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店,都吸引着我们的目光。
当地的特产首推姜糖,因此小城里的姜糖店比比皆是。导游说,姜糖以生姜和白糖为主,辅以薄荷、核桃粉,精制熬练而成,入口脆甜,回味辛辣,成为游人必买的特产。
湘西多雨阴寒,易得风湿病,而姜糖有驱寒保健的功效。有些小贩还带上了一条小毯子守着货摊,来抵御冬日的严寒。路旁的一个摊位前,一男一女依偎着坐在那儿,两人的膝上合铺着一条毯子。他们把双手伸进毯子里,体味着互相的温暖和情意。
夜渐深了,寒意愈浓,不知从哪个酒吧里传出了曾经熟悉的歌曲——“孤单的人那么多,快乐的没有几个,不要爱过了错过了留下了单身的我,独自唱情歌……”清亮而激越的歌声在夜空中徘徊,撩动着心弦。
回到酒店,灯光已恢复正常。
次日大家纷纷早起,去欣赏小城的另一种风韵。
清晨,小城还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。走进悠长而狭窄的小街弄堂,青青的石板路上,年久的踩踏,早已磨出一层光泽。岁月的痕迹留在石板老街上,也留在了石墙老屋里。整个时空,只有我们的脚步声在回荡着,也许不留神就会步入另一个时代。
走过北门,昨晚弹唱的两位小伙子已然不在原处。走下石阶,对岸的酒吧也收敛了它的流光溢彩。没有喧嚣的人流,也没有寂寥的歌声,小城又还原回它的本色。
附近有一队摄制组,架设好摄像机,记录着小城悠远的历史。他们把镜头对准了古朴而厚重的城楼。此时,正有一位妇人,穿着当地传统的民族服饰,背着竹篓,缓步踏上石阶,走进城楼,走进小城的历史。
沱江,依着城墙缓缓流淌着,给这座小城增添了灵动的色彩。我们泛舟江上,船夫熟练地撑起长篙,在水中悄悄一划,乌篷船就晃晃悠悠、悠悠晃晃在绿色丝绸般的水面上轻轻荡漾。江水清澈,下面铺满了水草,丰盈而厚实,在江水的轻揉中缓缓伸展。远处,青山幽幽,连绵起伏。近处,沿江的吊脚楼依次排开,纤细的木柱静静地立在水中,竖起一道道风姿。
江边有几个妇人蹲在那儿洗衣服,用一根棒槌,敲打着衣物,啪啪的捣衣声,此起彼伏。看到我们这些游客,她们淡然而笑,似乎这浅笑里浸透了沱江的温润,脸上的褶皱里也藏着宠辱不惊的淡定。
船上有人对着洗衣妇人拍照完,便向导游嚷开了:“不是说凤凰有翠翠吗?怎么看到的尽是老妇人?”
“那是因为你还没达到境界。”导游平静地回答着。
“到了那个境界,所有的老妇人岂不都成了翠翠?”
“翠翠到了这个年代也成老妇人了……”
《边城》里的翠翠,终日以青山、绿水、爷爷、黄狗、渡船为伴,每天为来去匆匆的路人过渡,可以整天哄着爷爷一起唱歌吹哨,后来却为了一份哀愁的爱情而一个人守着摆渡,苦苦等待。
古老的水车依旧在不停流转着,带走了翠翠的一片痴情,带来了苗家阿妹的歌声。
循声望去,前面泊着一艘精致的画舫,正有一位苗家阿妹穿着民族盛装站在船头唱着山歌,嘹亮高亢的歌声在沱江上回荡着。虽然我们没能听懂歌词,但是可以感觉出优美的曲调。
离船上岸,穿过虹桥,挤进小城热闹的街市。两侧的商铺兼作起了作坊,有一汉子现场展示姜糖的制作过程。他将一团金灿灿、软绵绵的糖浆挂在商铺前面的小柱子上,用一短棒盘绕着拉扯着。一会儿工夫就拉出一段长长的糖条,切开来晾干就成了当地特产姜糖。
导游带我们来到东门城楼,城门上半部用古砖砌筑,下部由紫红砂岩砌成。楼高十一米,歇山屋顶,下层覆以腰檐,久经沧桑,依然壮观。小城原来的名字叫做“镇竿”,是历史上苗汉相争的前沿。早期这儿不仅有城楼,还有碉堡、营汛,形成坚固的屏障,如今只剩下两座城楼巍然耸立于沱江河岸。漫步在古城墙上,仿佛可以感受到当年的鼓角争鸣、刀光剑影。
这时候飘来一阵埙声,不远处一位售埙的小贩行走在街市上,娴熟地吹奏起一曲《故乡的原风景》。幽幽的笛音,深邃的旋律,由远及近,又由近及远,在听觉里久久回响。葱茏的青山,清幽的碧水,狭长的石板路,摇荡的乌篷船,沉默的城楼,精致的民居……历史和现实重重叠叠交织在一起,一切的一切都凝成了模糊的一团。
这就是边城,一个遥远而又神秘的地方,因为沈从文,才进入大家的视野。慕名而来的游客,自然是不能错过沈从文故居。
走进中营街,一座具有浓郁湘西明清建筑特色的四合院,正是沈从文的故居。讲解员热情地迎上来,为我们介绍起故居的陈列。这里的一桌一椅,散发出古老而陈旧的气息。沈从文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。这里留下他年少的欢乐,留下故土的温情。他一生著书共计几百万字,用文字凝固了充满魅力的湘西风情,展示出令人神往的地域。
临近出口处,讲解员特别介绍起挂在墙上的一张照片。照片上沈从文的夫人轻轻整理他的衣领,显得特别温馨。原本是准备给沈从文拍张单人照的,可是沈夫人发现他衣领没弄好,上前替他整理,于是相机定格了这一刻的温馨。
沈从文一直很喜欢这张照片,因为他觉得自然最美。
是啊,自然最美!
在沈从文的文字里,可以读到。
在宋祖英的歌声里,可以听到。
在以后的回忆里,可以找到……
郑 远